“文明信用”可以变成“真金白银”了。5月29日,记者走进诸城市枳沟镇北杏社区,村民们对“文明信用”工程交口称赞。
“评上‘文明信用户’后,不用抵押担保就能贷,利息还省了一千三。”社区村民王炜东尝到了“文明信用户”评比的甜头。
王炜东带领10多名村民从事服装和电子线束加工,他孝敬父母、为人友善,还热爱唢呐演奏,是村里的“音乐家”。在他被评为AAA级文明信用户后,诸城农商银行将他的贷款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20万元,贷款利率比原来优惠了15个百分点,每年节省利息约1305元。
这是诸城市文明办、市扶贫办等部门与诸城农商银行联合开展的“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的一个缩影。该工程以“文明信用户”评定为切入点,探索整村授信的金融支农新模式。
“文明信用”如何变资本、值千金?“围绕‘文明信用户’评定,我们与市文明办等多次沟通,明确了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家庭和睦、庭院整洁、资信良好6大标准,确定了建档、宣传、评议、入户、审核、颁牌、授信、签约、评价9个步骤。”诸城农商银行董事长张维平介绍说,“成立了以社区干部、社区内威望较高的群众、党员及客户经理组成的评定小组,评选出AAA级、AA级、A级文明信用户,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家庭信用贷最高额度以及15%、10%、5%的贷款利率优惠。”
“真金白银”之外,北杏社区风貌也有了变化。“村里打球健身的人多了,烧香迷信的人少了;关心村里事情的人多了,发牢骚讲怪话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打牌搓麻将的人少了,邻里关系也和睦了。”王炜东说。
在王炜东所在的北杏社区,800户村民全部建立了信用档案,共评选出AAA级文明信用户82户、AA级文明信用户168户、A级文明信用户528户诸城汽车抵押贷款,诸城农商银行已与243户村民签约授信,95户村民已用信。
信用变资本,五莲农民也得实惠。5月29日下午两点,烈日炎炎,在五莲县户部乡王家大村,农商行工作人员正在走街串巷,回访“文明信用户”。
信用工程建设操作并不简单诸城汽车抵押贷款,耗费人力、物力多。“我们推广‘696’工作法,适应村民作息和生产经营特点,早六点开工,晚九点后收工,每周工作六天,吃住在村里是常态。”五莲农商银行“文明信用”工程东南片区推进办主管时延斌介绍说。
“‘挎包精神’又回来了,服务到户、送贷到户很方便。”在村口开超市的王海军是农商行的老主顾,20年前赶集卖布时就从农信社贷款,如今作为AAA级“文明信用户”获得授信20万元。
“农户凭借自己的文明信用获得了银行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不仅不用找担保了诸城汽车抵押贷款,而且额度提高了、利率优惠了,将诚实守信转化为可用的‘活钱’,将文明风尚转化为了实在的‘好处’,真正解决了农民贷款难、担保难、贷款贵的问题。”五莲农商银行董事长商庆收对记者说。
5月30日下午,青州农商银行联合市文明办等在何官镇南小王村举办“文明信用创评”现场推进会。目前,青州农商银行已为南小王村社区2731户村民建立信用档案,与2048户村民完成签约,评选出AAA级文明信用户204户,AA级文明信用户408户,A级文明信用户1436户,发放贷款857户、6917万元。
政府搭台、监管部门推进、农商银行唱戏、村委配合,这种信用工程整体联动机制正在全省铺开。今年2月,省联社印发《关于制定信用工程建设三年规划的通知》,全省110家农商银行三年内规划建设信用乡镇1292个、信用村(社区)个、评定信用户895.36万户,其中2019年规划建设信用乡镇398个、信用村(社区)个、评定信用户384.71万户。截至今年3月末,除青岛外,全省109家农商银行推进建档评级707.81万户,授信258.5万户。
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于富海介绍说,“加强诚信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举措。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文明信用创评’工程,将有利于完善诚信褒奖、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我们把文明信用工程与治理诚信缺失问题有机结合,与培育选树道德典型有机结合,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将努力提高广大乡村的乡风文明程度,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讯员 李德品 杨林 贾君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